根据中医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理论,秋季养生得当,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。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,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误区一、“春捂秋冻”强体质
“春捂秋冻不生杂病”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,但是要因人而异,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、儿童等慢性病的人群,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,遇冷抵抗能力下降、御寒能力较弱,身体很快会发生不良反应,甚至容易诱发宿疾,因此此类人群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,但也不用过早穿得太厚实,适度即可。
误区二、“贴秋膘”好过冬
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、因人而补。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,肥甘厚腻之品要少吃;对于体重偏低的,可在医生指导下或者调理脾胃后适当进补;尤其是老年人,患有高血压、胃肠疾病等人群不宜“贴秋膘”,应该以五谷为主、五畜为辅,慢慢调理。
误区三、秋瓜坏肚子
从中医角度来讲,如果过多摄入寒凉的食物,脾胃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进入秋季,天气比较干燥,很多人通过食用瓜果来补充水分,而常吃的瓜果均属寒凉性质,若过多食用,易引发胃肠道类疾病。
误区四、品蟹正当时
螃蟹性寒,脾胃虚寒者应尽量少吃;患有伤风、胃病、腹泻、过敏体质者也不宜吃螃蟹;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患者,尽量少吃蟹黄,以免胆固醇增高。
图文来自网络